中國解封的後續影響

背景

中國2021年實施清零政策,試圖以封控與大規模檢測的方式完全杜絕疫情在境內蔓延。然而在2022年防疫措施嚴重影響生活,當地居民多抗議對生活的絕望,最後政府無預警快速放寬防疫政策,終於迎來解封。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解封是否會為全球經濟帶來正面效益。

中國解封後的近況

中國居民在清零期間,經濟活動低迷,解封後國內經濟還需時間恢復,內需不如預期中的快速成長,仍然維持低迷。解封前,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買房與投資需求減少,存款來到20年歷史新高。解封後疫情爆發、就業情勢不確定性高,使居民仍持續預防性消費減少支出,儲蓄成長率高達35%,而且迄今似乎尚未見頂。即使面臨解封以及各國觀光局歡迎中國人旅遊的情境下,市場信心嚴重缺失,消費意願不如疫情前的水準,難以刺激居民消費,報復性消費則尚未有發生的跡象,整體消費仍呈現緩慢回溫的趨勢。

202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指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造消費願景。 習近平在2023年全國兩會中提到目前關鍵是提振信心,將以積極財政政策以及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目標,其中包含降稅與降息等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強調要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投資是一直以來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改善就業情況,提升民眾消費則是近期重要抓手。2023年中國重點將放在擴大內需以及允許合理範圍通膨。

為全球帶來的影響

能源需求增加

能源需求將會激增,加上近期歐盟抵制俄羅斯,而失去天然氣最大進口來源,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曾一度飆升,雖然近期價格回落,如果中國與歐盟最大供應商美國與卡達競爭天然氣進口,有機會推升後續天然氣價格,對歐盟有不利影響。

大宗商品需求增加

清零政策重創大宗商品,解封將石油、天然氣、銅、鐵,以及糧食大宗商品帶來強勁的需求,加上烏俄戰爭的影響,減少大宗商品的供給量,後續將可能推升大宗上品價格。黃小玉更有可能在後續消費動能恢復有上行空間。

有利於全球供應鏈緩解

中國解封使供應商不再被封廠,生產鏈恢復運作。根據用來衡量供應鏈是否出現瓶頸的「波羅的海乾貨指數」,近期指數自1723下降至703,降幅近60%,也顯示中國解封對全球供應鏈順暢的助益。

結論

中國解封預期將在2023年為全球帶來正面效益,然而此效果還未見到明顯的發生跡象,目前中國仍須先重建內需市場、恢復消費者信心,待就業與消費指標好轉後,將有機會會增加全球商品與旅遊服務需求。

吳 羽晏

吳 羽晏

Leave a Replay

About Me

點擊編輯按鈕更改此文本。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Recent Posts

Follow Us

Weekly Tu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