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中國的愛恨情仇

立陶宛與台灣關係升溫遭到中國報復,歐盟官員證實,中國海關除了不處理來自立陶宛的產品,其他歐盟國家產品中若有使用立陶宛產的零組件,中國海關也不處理。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12月8日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委會副主席博雷利(Josep Borrell )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歐盟得知立陶宛貨物在中國海關無法通關,以及立陶宛的進口申請被拒絕。我們與立陶宛政府保持密切的溝通,並及時地通過歐盟駐華代表團收集相關信息。我們正在與中國有關部門接觸,以迅速澄清相關情況。”

歐盟委員會亦於12月8日正式推出了一項新的反脅迫工具 (ACI),以打擊第三國使用經濟脅迫的行為。據歐盟委員會介紹,“這一法律文書是對歐盟及其成員國近年來成為蓄意經濟壓力的目標的回應。其目的是維護歐盟和成員國做出政策選擇和決定的合法權利,防止對歐盟或其成員國的主權進行嚴重干涉。新的文書將允許歐盟迅速和有效地作出反應,為每一種情況提供量身定製和相稱的反應,從徵收關稅和限制來自有關國家的進口,到限制服務或投資或限制該國進入歐盟內部市場的步驟。它加強了歐盟的工具箱,並將使歐盟能夠在全球舞台上更好地保護自己。”

長期以來,歐盟一直在中國問題上的飄忽不定受到批評。一方面,它非常希望與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建立牢固的經濟關係。另一方面,它又視中國政府為一個連續的人權侵犯者和系統性的競爭對手。

中國是歐盟最富有成員國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而德國外交官歷來淡化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此外在歐洲積極尋求獨立於美國的外交政策之際,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歐洲不受歡迎,促使歐盟與北京更密切地合作。然而人們對於香港、新疆等地的中國人權的關注問題亦給政客們施加了不小的壓力,此外自疫情爆發以來,反華情緒在西方一直在上升。在法國和匈牙利等歷來支持與中國建立經濟夥伴關係的國家,亦可感受到大眾的意見逐漸影響到決策者,而這兩個國家皆臨近選舉,政府也更容易去服從民眾的想法。


歐洲改革中心外交政策主任伊恩邦德(Ian Bond)說:“因為歐盟的外交政策需要一致同意,所以你被迫以最慢的成員國的步伐前進。中國已經成功地把胡蘿蔔掛在了那些樂於搶到胡蘿蔔的成員國面前。”

此時,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倡議今後5年直至2027年,將全球投放3千億歐元,約3,360億美元。「全球門戶」計畫在不少地方,尤其非洲、中亞及拉丁美洲,投資數位、能源、運輸等基建項目,聚焦幫助當地國家轉型至更綠色和電子化的社會。此一計劃更是被視為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

可以看出,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帶來的影響,讓歐盟察覺到這樣全球性的基礎建設計劃的重要性。「全球門戶」草案並未直指中國一帶一路,但強調「基於價值觀」和「道德方法」,暗示著,歐盟也想在發展中地區佔有一席之地,其 主打和北京不同的作風,不利用債務陷阱建立依賴關係,並計劃吸引商界投入資源。

然而計劃的關鍵也在於歐盟是否能在地緣政治空間中採取行動。如果歐盟因為內部鬥爭或官僚主義而陷入困境,儘管此時,疫情的大流行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失和日益嚴重的經濟逆風意味著它在來年將更無法使用貨幣作為武器,使得一帶一路已不如其剛推出時那般資源充沛,但歐盟漫長的決議過程,以及勢力對峙拉扯,可能導致其錯過了能和中國抗衡的大好機會。

陳 威宇

陳 威宇

Leave a Replay

About Me

點擊編輯按鈕更改此文本。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Recent Posts

Follow Us

Weekly Tu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