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在7所大學建立半導體人才培養基地

https://cn.nikkei.com/career/abroadstudy/57832-2025-01-20-11-14-45.html

日經中文網, January 20, 2025

圖片來源: 日經中文網

摘要:

日本文部科學省計畫在國內7所大學設立半導體設計與生產相關的人才培育基地,目的是培養具實務能力的人才。因應半導體人才短缺問題,預估未來10年日本將缺乏4萬名專業人員,政府正加速強化教育基礎。

這些基地大學將於2025年度透過公開徵選確定,並每年獲得近1億日圓補助。其中部分學校將配備實習設施,供全國學生體驗半導體製造,培育製造與研發核心人才。由於半導體產業需涵蓋電氣、電子與機械等廣泛知識,日本計畫透過集中教育資源改善分散問題。

曾風靡全球的日本半導體產業近年因AI等需求增長而重振。熊本縣的台積電與北海道的Rapidus均投資興建尖端工廠,但人才缺口仍是關鍵挑戰。

評論:

日本通過設立多所半導體人才培養基地,展現了重振半導體產業的決心。隨著全球半導體需求因AI和資料中心急劇增長,各國對專業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日本計劃每年投入資金完善教育環境,解決專業師資分散和教育體制不足的問題。 這一舉措不僅提升本地製造與研發能力,還將助力像TSMC和Rapidus等重大投資的落地與發展。從經濟層面看,半導體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石,其人才培養對日本保持技術競爭力和支撐產業升級至關重要。 未來,若能持續擴大投入、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日本有望在全球半導體市場重塑地位,並為其經濟增長開辟新動能。

微軟股價復甦依賴AI投資成長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40573

鉅亨網, January 17, 2025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微軟(MSFT)投資數百億美元發展AI,但股價表現疲軟,主要因AI採用速度低於預期。自去年創下歷史新高後,微軟股價未能抵擋大規模支出計劃,並顯示出AI服務普及速度緩慢。市場對短期回報的期望過高,且微軟股價目前估值偏高。儘管如此,超過90%的分析師仍建議買入微軟股票,並預期其未來12個月將有20%的上行潛力。微軟在基礎設施和應用領域的AI發展處於有利位置,未來幾年獲利預計將以兩位數增長。儘管AI採用速度可能不線性,但微軟長期成長潛力仍被看好。

評論:

微軟的AI投資雖然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抱負,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微軟的資本支出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但目前的高估值讓市場對回報的實現充滿疑慮。部分觀點認為,隨著AI應用進一步擴展,微軟將能在長期獲得豐厚回報,尤其在企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布局將為未來增長鋪平道路。然而,仍需警惕AI的採用速度可能不如預期,這可能會影響未來幾年的財務表現。 總體而言,微軟在AI領域的投資策略引發市場關注。儘管面臨短期挑戰,但其長期成長潛力仍被看好。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其AI投資的回報情況,以評估未來的投資價值。

鋁價上漲 傳歐盟考慮逐步限制俄羅斯鋁和LNG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7/8491863?from=wj_catelistnews

世界新聞網, January 15, 2025

圖片來源: 美聯社

摘要:

國際鋁價在15日盤中上漲,原因包括歐盟考慮對俄羅斯實施新的金屬制裁,以及中國鋁產量增長放緩的預期。歐盟正在研究加強制裁俄羅斯的措施,可能包括限制俄羅斯鋁產品進口並逐步停止購買俄國液化天然氣。這些措施將進一步影響全球鋁供應鏈,因俄羅斯鋁出口已轉向中國,並且自2022年以來,中國對俄鋁的需求大幅增長。

儘管如此,市場分析認為,這些變動對市場影響有限,因為需求已經調整。中國鋁產業也將達到轉折點,鋁產量增長將放緩,預期將支撐鋁價。

評論:

此次鋁價上漲反映出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歐盟考慮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尤其是針對鋁產品的進口限制,可能會改變全球鋁的供應鏈結構,讓市場對俄羅斯鋁的需求減少,並促使中國等國家成為主要進口來源。然而,儘管如此,有分析認為,市場對俄羅斯鋁的需求已經逐步調整,制裁措施的影響可能有限。此外,中國鋁產量增長放緩,也有助於支撐價格,但這是否能夠長期推動價格回升仍是未知數。部分專家指出,儘管供應面出現變化,但需求端的變動尚不明朗,市場未來的價格走向依賴於全球經濟的復甦情況和其他宏觀因素的影響。

英國拚AI訂定五年計畫 宣布投入資源培養OpenAI挑戰者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487863?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經濟日報, January 14, 2025

圖片來源: 美聯社

摘要:

英國政府計畫在五年內大幅提升國家AI運算能力,並扶植本土企業成為OpenAI的競爭對手,以降低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除預計擴建資料中心、建造超級電腦,也在特定區域放寬法規,以加速AI產業發展。然而,英國目前缺乏全球領先的運算基礎設施,如何趕上其他國家仍是未知數。

資金問題也是一大挑戰,創業者認為風險投資不足,呼籲將部分養老基金投入新創企業,以確保資金流動性。整體而言,英國的AI戰略展現雄心,但要成功打造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仍需克服技術、資本與政策上的障礙。

評論:

英國計畫在五年內強化AI運算能力,並扶植本土企業挑戰OpenAI,以降低對外國技術依賴。然而,這一計畫面臨兩大問題:首先,英國缺乏全球領先的運算基礎設施,短期內難以彌補技術落差;其次,AI發展高度依賴資金,但當地創業者普遍反映籌資困難,導致市場競爭力受限。 若缺乏企業參與,或者是缺少市場需求支撐,可能導致資源浪費。與其大規模干預市場,英國或許應該優先創造更有利的創業環境,如減稅、吸引人才與鼓勵私部門投資,以確保AI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豐田、日産採用中國ADAS,本田自研

https://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57514-2025-01-14-05-00-05.html?start=0

日經新聞網, January 14, 2025

圖片來源: 日經Automotive

摘要:

三大日系汽車廠商的中國合資企業在2025年推出的新款純電動車(EV)採用了不同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策略。豐田和日産的合資企業依賴中國自動駕駛軟體公司Momenta,提供先進的駕駛輔助功能,如市區和高速公路上的導航輔助駕駛(NOA)。而本田的合資企業則採用自主開發的Honda SENSING 360+系統,僅在高速公路提供駕駛輔助。

Momenta的技術逐漸受到各大汽車企業青睞,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並被認為是提升ADAS性能的關鍵。本田則需應對市區駕駛輔助需求的競爭壓力,並可能考慮在未來通過OTA升級來改進其系統。

評論:

日系車廠在中國市場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策略顯示出明顯的差異,豐田和日産選擇與Momenta合作,運用其先進的AI技術來提升駕駛輔助功能。相比之下,本田則選擇依賴自家開發的系統,並將焦點集中於高速公路駕駛輔助,這樣的差異可能讓本田在應對日益增長的市區駕駛需求時面臨挑戰。

Momenta作為新興企業,在ADAS領域的崛起顯示了其技術的競爭力,而本田若未及時調整策略,可能會失去在市場中對智能駕駛技術的領先地位。隨著中國市場對智慧駕駛輔助功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將成為未來各家企業競爭的關鍵。

https://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57514-2025-01-14-05-00-05.html?start=0

日經新聞網, January 14, 2025

圖片來源: 日經Automotive

摘要:

三大日系汽車廠商的中國合資企業在2025年推出的新款純電動車(EV)採用了不同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策略。豐田和日産的合資企業依賴中國自動駕駛軟體公司Momenta,提供先進的駕駛輔助功能,如市區和高速公路上的導航輔助駕駛(NOA)。而本田的合資企業則採用自主開發的Honda SENSING 360+系統,僅在高速公路提供駕駛輔助。

Momenta的技術逐漸受到各大汽車企業青睞,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並被認為是提升ADAS性能的關鍵。本田則需應對市區駕駛輔助需求的競爭壓力,並可能考慮在未來通過OTA升級來改進其系統。

評論:

日系車廠在中國市場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策略顯示出明顯的差異,豐田和日産選擇與Momenta合作,運用其先進的AI技術來提升駕駛輔助功能。相比之下,本田則選擇依賴自家開發的系統,並將焦點集中於高速公路駕駛輔助,這樣的差異可能讓本田在應對日益增長的市區駕駛需求時面臨挑戰。

Momenta作為新興企業,在ADAS領域的崛起顯示了其技術的競爭力,而本田若未及時調整策略,可能會失去在市場中對智能駕駛技術的領先地位。隨著中國市場對智慧駕駛輔助功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將成為未來各家企業競爭的關鍵。

日外相:出席川普就職典禮之際 將協調日美領袖會談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80/8485738

世界新聞網, January 12, 2025

圖片來源: 路透

摘要:

日本外相岩屋毅確認將出席美國總統川普的就職典禮,並計畫與新政府高層會談,為首相石破茂的訪美鋪路。他強調,希望藉此機會與川普團隊建立互信,確保日美關係穩定發展。

對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岩屋毅警告,若提高關稅,可能引發貿易報復,導致全球經濟動盪。他計畫透過強調日本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來緩和美方立場。此外,針對川普可能要求日本增加防衛支出,外相重申,日本已經投入大量資源,並將繼續努力爭取美方理解。

整體而言,日本希望與美國保持密切合作,但面對川普政府可能帶來的經貿與安全壓力,雙方如何協調利益,將成為日美關係的關鍵挑戰。

評論:

日本計畫透過強調對美投資、技術合作及市場開放,來說服美方降低貿易壁壘,維持自由市場運作。此外,對於美方可能要求日本增加軍費支出,岩屋毅表示日本已經付出相當成本,未來將尋求協商,確保經濟負擔不會進一步加重。

整體而言,日本希望透過對話與合作,降低川普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維持雙邊經濟關係的穩定發展。

非農就業大超預期 Fed第一季降息無望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34517

鉅亨網, January 11, 2025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美國12月非農就業新增25.6萬人,失業率降至4.1%,薪資成長0.3%,顯示勞動市場仍具韌性。數據公布後,市場預計1月降息機率降至5%,第一季降息機率不到三成。

聯準會官員對通膨風險及川普新政府的貿易、移民政策可能推升物價感到擔憂,因此對降息更為謹慎。聯準會理事鮑曼及其他官員支持逐步調整政策,強調需耐心觀察通膨趨勢。去年12月會議紀錄顯示,多數官員認為通膨風險上升,導致2025年降息預期從四次調降至兩次。部分官員主張維持高利率,等待通膨回落。

儘管如此,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仍預計聯準會將降息,但速度取決於未來數據。聯準會將於1月會議進一步評估經濟狀況,以決定政策方向。

評論:

美國12月非農就業數據強勁。這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持續強勁,可能促使聯準會在近期內維持利率不變,暫緩進一步降息。聯準會官員對通膨風險及新政府政策可能帶來的物價上行壓力表示擔憂。因此,聯準會可能在觀察更多經濟數據後,特別是通膨指標,才會考慮調整貨幣政策。

綜合來看,儘管聯準會未完全排除降息的可能性,但短期內政策仍偏向謹慎。市場應關注未來的通膨與就業數據,特別是3月非農報告,這將成為聯準會政策方向的重要指標。

美新車去年銷售1580萬輛創5年新高 通用賣最好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8468204?from=wj_catelistnews

世界新聞網, January 4, 2025

圖片來源: 路透

摘要:

2024年美國新車銷售在庫存回補與購車優惠的推動下,預計將達1,580萬輛,創下2019年以來新高,通用汽車(GM)預計持續領先。Stellantis因定價策略影響,銷量下滑,而特斯拉則因產品更新速度較慢及中國市場競爭加劇而面臨挑戰。電動車市場穩步成長,預計2024年銷量達130萬輛,占總銷量8%。第4季可能因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變動帶來購車潮。若新政府調整電動車補貼並上調進口關稅,可能影響2025年後的市場表現。

評論:

2024年美國新車市場回暖,但未來展望仍受多重變數影響。聯準會(Fed)可能的降息將降低貸款成本,有助於支撐汽車需求。然而,若經濟放緩或消費者信心下降,購車動能恐怕會受抑制。

政府政策則是關鍵變數,若新政府削減電動車補貼、提高進口關稅,將衝擊電動車與進口車銷售。此外,中國電動車品牌崛起,價格競爭加劇,特斯拉等美國企業需加速創新與降低成本。即使Cox Automotive的資深經濟學家預估2025年度新車銷量會增長3%,但全球供應鏈、油價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可能影響市場發展,車企仍需對往後的局勢靈活應對。

EUV微影設備即將登陸日本

https://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57484-2025-01-03-05-00-44.html 日經中文網, January 3, 2025

圖片來源: ASML

摘要:

荷蘭艾司摩爾(ASML)的EUV光刻設備於2024年首次引進日本,由Rapidus在北海道千歲工廠安裝,美光與台積電也計劃陸續導入。艾司摩爾憑藉前總裁Martin van den Brink的領導,提高光源輸出功率,使EUV技術實用化,並壟斷市場。未來,數值孔徑(NA)將逐步提升,預計2035年前後達0.75。雖日本未能主導EUV設備,但在光罩、IC載板及測試設備領域貢獻巨大。隨著日本科研機構發展新技術,EUV光刻領域仍存潛在突破機會。

評論:

EUV光刻設備的引進標誌著日本半導體產業正試圖重返高階晶片製造競爭,然而,ASML的技術壟斷已讓日本企業錯失主導權。即便如此,日本仍透過光罩、IC載板與測試設備等關鍵周邊技術維持產業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美中科技戰讓中國難以取得EUV設備,卻可能加速其自主開發,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帶來變數。未來,若日本能在EUV光刻技術與材料創新上有所突破,仍有機會在全球晶片製造領域發揮更大影響力。

烏克蘭戰爭能否在2025年走向終局的決定因素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rl379w6449o/trad

BBC News中文網, January 2, 2025

摘要:

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戰線推進,烏克蘭面臨嚴峻局勢,戰爭進入第三年傷亡已達百萬。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表態將縮減對烏援助,並強調快速結束戰爭,但具體策略不明。烏克蘭政府試圖與川普建立良好關係,以確保援助持續。烏克蘭推動「勝利計畫」,包括強化自身戰略價值與軍事合作,但能否成為北約成員的資格,至今仍無進展。歐盟與美國持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使俄羅斯經濟壓力加劇,隨之而來的國內通膨、盧布貶值與高額利率恐怕影響戰爭持續性。未來戰事發展仍取決於美國政策與俄羅斯本土經濟的承受能力。

評論:

俄烏戰爭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在東部戰場推進,烏克蘭則因人力與軍備短缺陷入戰略困境。美國政權更替也為戰局增添不確定性,川普不斷強調24小時內迅速結束戰爭,但目前缺乏明確策略,可能導致援助減少,進一步削弱烏克蘭防禦能力。此外,北約對烏克蘭的安全承諾仍未落實,使其在戰略層面陷入被動。另一方面,俄羅斯雖受制裁影響,經濟壓力上升,但短期內仍有能力支撐戰爭。未來局勢取決於美國對烏援助政策、歐洲國家的獨立軍事支持能力,以及俄羅斯內部經濟承壓與戰爭成本能否迫使其談判。若無有效國際協調,戰事恐持續消耗,對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穩定構成長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