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調降美國債信評等 美債殖利率升 美股添變數

https://reurl.cc/M3LeL3

經濟日報, May 18, 2025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上周,美中貿易關係意外緩和,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中東行簽署了多項重大合約,推動標普500指數連續五天上漲。然而,隨著穆迪調降美國債信評等,市場情緒轉為負面,美股在16日盤後回落,公債殖利率也明顯上升。

儘管如此,美股整體仍顯示強勁的週線表現,標普500、道瓊和那斯達克分別上漲5.3%、3.4%和7.2%。尤其是科技股皆受益於與中東的合作協議而顯著反彈,顯示出AI產業的強大需求。此外,川普的貿易言論則增添了不確定性,可能對市場情緒產生影響。

評論:

穆迪降級美國國債,可能迫使資本市場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尤其是作為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可能會被挑戰。中國與歐盟可能加速推動以人民幣與歐元為主的國際支付系統,並結合更多地區性貿易協定,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此外,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若持續突破高點,投資者可能會轉向高回報的非美資產,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這將形成資本流動的大幅改變。若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加強金融合作,可能重塑全球貿易與資本流動格局。

中東的地緣政治也可能因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與外交支出壓力而進一步調整,歐盟或許將逐步加大對中東及亞洲市場的經濟影響力,通過加強貿易合作與外交聯盟來對抗美國的影響力下降。 總結來說,美國財政問題的升級將引領一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這不僅是貨幣政策的轉變,還是全球貿易與資本流動的根本性重構。

日本考慮補貼特斯拉充電站!美日關稅談判添新變數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83800

鉅亨網, May 18, 2025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根據《路透》報導,日本政府正在考慮為特斯拉在當地設置超級充電站提供補貼,這一政策可能成為下週美日第三輪關稅談判的焦點。目前,日本的補貼僅針對本國的充電標準「CHAdeMO」,未涵蓋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若政策獲批,將促進特斯拉在日本擴展充電網絡,對馬斯克及公司發展有利。此外,特斯拉近期股價大幅上漲,並計畫於6月1日啟動無人計程車服務,進一步加強市場信心,並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評論:

日本政府考慮為特斯拉提供充電站補貼的政策,顯示出其在美日貿易談判中的妥協空間。若這一補貼政策落實,將有助於特斯拉在日本市場擴展基礎設施,對馬斯克來說是一大利多。然而,這也反映了當前國際貿易中,市場競爭環境不均的問題。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反應指出,日本的補貼偏向本土品牌,這樣的做法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壓力。

同時,特斯拉在股市的表現與不斷擴展的業務計劃顯示出其強大的市場吸引力,特別是在無人計程車及國際市場擴展方面。這不僅提升了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也讓公司在國際舞台上更具競爭力。 綜合上述,日本政府的政策調整或許會成為美日貿易談判中的一個關鍵,對特斯拉以及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陸上巴拿馬運河要來了!巴西總統魯拉訪陸簽世紀工程 「兩洋鐵路」將改寫南美格局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82193

鉅亨網, May 16, 2025

圖片來源:鉅亨網

摘要:

巴西總統魯拉近期訪問中國,強調推動中巴合作,並提出「兩洋鐵路」計劃。該鐵路將連接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和秘魯的錢凱港,全長約6500公里,經過資源豐富區域,能明顯縮短運輸時間,降低成本,並提升南美洲資源整合。這條鐵路不僅推動中巴貿易,還可能繞過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改變地緣經濟格局。儘管工程面臨技術與政治挑戰,但其將促進南美一體化,並助力中國在南美的戰略佈局。該項目預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促進地區經濟增長。

評論:

從長期規劃的角度來看,「兩洋鐵路」其建設將至少需要十多年的時間。這樣的時間框架使得項目的成效無法立刻顯現,但其影響卻將深刻改變南美洲的經濟與地緣政治格局,同時也面對許多困難。

在技術層面上,跨越安地斯山脈和亞馬遜雨林區域,這將需要高度精密的工程設計來克服。環保問題也可能在巴西國內引發強烈反對,特別是涉及亞馬遜保護區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成本超支或推遲項目進度。

在地緣政治層面,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警告仍然存在,尤其是對中國在南美的日益影響感到憂慮。這將使得巴西必須處理來自國際上的政治壓力。 綜合上述,「兩洋鐵路」是一個長期且充滿挑戰的計劃,但其建設一旦完成,將大幅改變南美洲的物流格局,加強該地區與中國的貿易聯繫,並促進區域經濟的整合。這條鐵路不僅是基礎設施革命,更是資源、技術、與貿易結構重塑的關鍵,雖然短期內成效難以看見,但其對全球經濟體系的深遠影響將逐漸顯現。

蘋果漲價傳聞背後:高階機型無法脫離中國 關稅壓力何時解?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75783

鉅亨網, May 12, 2025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在美中貿易緊張與關稅壓力下,蘋果正面臨成本調整的挑戰。儘管已將部分生產轉移至印度,但高階 iPhone 機型仍主要依賴中國製造。蘋果考慮在新一代 iPhone 17 中提高售價,藉由新設計與升級功能來合理化漲價,並刻意淡化與關稅相關的政治敏感性。分析指出,這波價格調整主要是為了維持利潤,非擴張市占,若高價策略引發消費者延後換機,可能進一步影響銷售表現,挑戰蘋果的策略調整能力。

評論:

蘋果即將調漲 iPhone 17 價格,表面上是因應關稅與成本上升,但其實反映出企業經營策略的一大轉變,也就是從以效率與成本最小化為核心的經營模式,逐步轉向以韌性與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結構性重塑。

過去蘋果靠全球化供應鏈系統維持高毛利率,但現在這種過度集中的效率本身反而成了一種風險。面對全球局勢不穩、貿易政策頻繁轉變,企業更需要的是有彈性的備案與布局,而不是單一最佳化。

蘋果選擇以新設計與功能包裝關稅的影響,代表原先不被納入產品定價的「非市場因素」,也開始被合理的計入售價。換句話說,消費者在買的不只是科技或外型,也是在支持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在未來,企業不再單靠規模取勝,而是靠能否建立一個多中心、多路徑且有後援的經營體系。企業競爭的焦點,正在從規模經濟轉向結構韌性。蘋果的價格策略或可視為企業因應全球體系風險重組的開端,當這些因素變成常態,市場競爭將從「產品訂價效率」轉向「經營韌性結構」。

馬來西亞經濟穩健前行:人均GDP居東南亞第三 增長前景面臨挑戰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74301

鉅亨網, May 12, 2025

圖片來源: 鉅亨網

摘要: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馬來西亞2025年人均GDP預計達14,223美元,位居東南亞第三,展現其作為中高收入國家的經濟實力。然而,受全球貿易緊張影響,IMF將其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4.1%,2026年為3.8%。儘管如此,馬來西亞仍具備消費強勁、投資穩定等內部韌性。分析認為若美國關稅政策持續收緊,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政府或於5月國會會議下修官方預測。

評論:

美中關稅協議雖暫時緩和緊張情勢,但多數觀察認為這不過是短期停火,並未改變全球貿易秩序的不確定性。對馬來西亞而言,關鍵並非關稅是否調降,而是如何在快速變動的國際格局中,調整自身經濟定位與戰略優勢。

馬來西亞長期仰賴出口導向與對外投資,在當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背景下,全球企業不再只看成本與效率,更關注供應鏈的穩定性與政策環境的可預測性。這意味著,馬來西亞若希望維持吸引力,需從制度環境、產業結構及區域角色等多方面提升可信度。

此外,美中競爭並未結束,而是進入更細緻的產業與技術層面競爭。這對東南亞多國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會。馬來西亞若能在中美之間保持靈活的平衡關係,同時加快綠色轉型與高附加價值產業的布局,將有潛力吸引更多希望分散風險的國際資本。 當前 IMF 下修馬來西亞經濟預測,反映外部壓力已在累積。但與其被動應對政策風險,不如主動打造一個更穩健、透明且具備升級潛力的經濟體系。這不僅是因應短期風險,更是對未來國際分工變化的長期佈局。

日本首相石破茂拒絕美國汽車關稅:沒必要急於與美方達成協議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73269

鉅亨網, May 11, 2025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不會接受如英國般的汽車出口配額制度,強調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規模不同,將持續要求美方全面取消對日汽車關稅。他指出,日本車企對美投資巨大,若關稅壓力不減,恐影響擴張意願。儘管美方設下7月9日談判期限,石破強調不會為達成協議而讓步,並預計7月初訪美尋求突破。美方仍堅持維持10%基準關稅,僅在對方提出具體讓利時才考慮例外,令日方訴求增添挑戰。

評論:

日本首相石破茂強調不接受如英國般的汽車出口配額制度,其立場不僅反映產業規模差異,更凸顯日本對當前貿易談判邏輯的根本質疑。

美國當前的雙邊談判架構本質上是「以市場換市場」的交易邏輯,但在汽車這類戰略性產業中,日本顯然認為這樣的交換不對等。日方指出日本企業長期在美投資與創造就業,意味著其參與的是美國經濟體系的結構貢獻,而非單純的出口收益。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仍須接受關稅懲罰,未來企業擴大對美投資的誘因將明顯下降。故日本提出如此看法,此舉本質上是一種防衛經濟主權的策略。

從政策角度看,日本選擇不急於妥協,是在建立一種新的談判節奏與空間管理。當強權以時間壓力與標準化關稅作為談判工具時,拖延與策略性暫緩反而成為一種有效的應對方式,爭取更高的議價能力。 這場談判也折射出一個更長遠的問題:未來全球貿易體系是否仍以規則為核心,或將轉向以實力與靈活交易為主。日本的堅持,不只是為了汽車產業爭取待遇,而是試圖在秩序轉換期中保留更多制度上的主動權。

態度軟化?日本財相改口 不會以賣美債當談判籌碼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60047

鉅亨網, May 5, 2025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在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上澄清,表示不會將出售美國國債作為與美國貿易談判的籌碼,否認稍早暗示可能利用美債做為談判工具的說法。雖然他曾提及美債可視為「籌碼」,但未表明會採取行動。《金融時報》指出,即使只是暗示此舉,也可能引發美債市場波動。日本目前持有約1.13兆美元美國國債,是最大海外持有國,並透過特別帳戶管理,主要用於匯率干預與維穩。日美正在針對汽車關稅等議題進行談判,預計6月達成協議。

評論:

加藤勝信對「美債作為談判籌碼」的澄清,透露出當前國際金融秩序中的一個微妙而具戰略性的張力。雖然他否認會動用這項手段,但光是提及,就足已以對美國債券市場產生心理層面的壓力。這突顯了當前美元主導地位與地緣政治博弈的交織;即使作為盟友,日本也開始以更具策略思維的方式處理自身龐大的美債部位。

這一事件反映出全球央行在貨幣政策與外交談判間角色的轉變,也就是從純粹經濟管理者,逐步提高地緣政治影響力。若將美債視為「戰略儲備」,其本質已不再只是資產配置,而是潛在的國際談判槓桿。這對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提出新的挑戰,也對美國長期財政紀律形成壓力。 未來,若更多國家效仿這種策略性語言操作,可能會催生一種「貨幣冷戰」的微妙格局,也就是不以制裁為手段,而以資產流動暗示對抗。這將改變全球金融市場的預期機制,並迫使美國重新審視其對外金融關係的風險。

中國在AI與機器人領域急速奔跑 歐媒:成果越來越科幻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59757

鉅亨網, May 5, 2025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中國近日舉辦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引發歐洲媒體關注,凸顯其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追趕美國的野心。義媒指出,中國透過實際環境測試展現技術成熟度,並在清潔、醫療等場景廣泛應用機器人,如掃地「機器狗」和幫助行動不便者的「外骨骼」。為應對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中國政府大力投資AI技術,預計至2025年達53億元人民幣。習近平亦鼓勵科技企業發揮創新力量,顯示中國正將科技視為未來經濟動能核心。

評論:

中國舉辦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馬拉松,不只是科技展示,更是企業與國家策略深度結合的象徵。面對勞動力萎縮與人口老化壓力,中國正大力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進入實際場景,從垃圾處理到醫療輔助,機器人正成為解決社會結構性問題的工具。這種「場景驅動型創新」已逐步取代過去以平台、消費為核心的創新邏輯,企業必須從服務用戶轉向服務國策與基礎建設。

對企業端而言,這場「人機競技」實為一次強烈的「技術主權」宣示。中國政府在勞動力結構改變與美國晶片封鎖壓力下,正加速推動企業由製造導向轉向創新導向。像DeepSeek、華為、騰訊、小米等企業,不再僅是商業主體,更是政策推動下的技術實現者與國家戰略參與者。 在地緣政治與美國技術封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透過自主研發與低成本模型,展現技術自立的路徑,也在國內市場形成以「創新應用場景」為核心的產業閉環。這場機器人馬拉松象徵的不僅是技術的成熟,更預示中國企業在國家治理、社會服務和全球競爭中的角色正快速升級。

【波克夏股東會】巴菲特即將退休!庫克發文致敬:無數人智慧的啟迪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59710

鉅亨網, May 4, 2025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華倫・巴菲特於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將於 2024 年底卸任執行長,並由副董事長接任未來執行長。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隨即於社群媒體表達敬意,稱巴菲特為啟發眾人智慧的典範,並讚賞其接班決策。巴菲特也在致詞中大力肯定庫克對蘋果的領導,幽默指出庫克替波克夏賺的比他還多。波克夏自 2016 年起投資蘋果至今,獲利驚人,堪稱經典之作。隨著巴菲特功成身退,阿貝爾的接任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評論:

華倫·巴菲特領導波克夏逾六十年,宣布將於2024年卸任波克夏執行長。巴菲特對蘋果公司的投資被視為其最成功的佈局之一,然而,近期波克夏已減持部分蘋果持股,反映出對市場波動的謹慎態度。

儘管接任者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獲得巴菲特的高度評價,市場仍關注他是否能延續波克夏的成功。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阿貝爾需在維持公司穩健的同時,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蘋果方面,儘管面臨貿易關稅與全球供應鏈挑戰,公司仍積極推動在美國的投資計劃,預計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入超過 5,000 億美元,以強化研發與製造能力。此外,蘋果也在拓展企業市場,推出「Apple Business Essentials」等服務,協助中小企業提升數位化能力。

總體而言,巴菲特的退休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為波克夏與蘋果等企業開啟新的篇章。未來,投資人將密切關注新領導層如何應對全球經濟變化,並持續推動企業成長與創新。

中國實施稀土產品出口管制,澳洲能否趁勢而起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ql6pe7yr4ro/trad

BBC NEWS 中文網, April 28, 2025

圖片來源: BBC NEWS 中文網

摘要:

澳洲總理承諾,若在下月大選中連任,將投資12億澳幣建立戰略性關鍵礦產儲備,以應對中國對稀土金屬出口限制的挑戰。稀土對電動車、戰鬥機等先進科技至關重要,而全球約90%的稀土提煉作業集中在中國。其計劃旨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保護澳洲及盟友的利益,但分析指出,短期內難以挑戰中國的主導地位。澳洲正推動稀土加工設施建設,期望在未來改變現況。

評論:

​澳洲總理的戰略性關鍵礦產儲備計劃,反映了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凸顯了其在全球稀土提煉市場的壟斷地位,並揭示了西方國家在關鍵資源上的脆弱性。計劃旨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保護澳洲及其盟友的利益。然而,這項計劃的成功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儘管澳洲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提煉能力仍然不足。中國控制著全球約90%的稀土提煉作業,這使得澳洲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中國的主導地位。

其次,建立提煉設施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這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實現。但計劃本身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澳洲需要在推動計劃的同時,與盟友合作,尋求更廣泛的解決方案,例如技術共享和供應鏈多元化。 總的來說,該計劃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但其成功取決於澳洲能否克服提煉能力不足的挑戰,並在地緣政治博弈中保持穩定。這是一場資源與技術的競賽,未來的發展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