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馬斯克翻臉 美媒點名黃仁勳等5位潛在接替人選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511/8793377?from=edn_search_result

經濟日報, June 8, 2025

圖片來源: 路透

摘要:
川普與馬斯克因預算案爭執,可能改變矽谷科技界格局。輝達、Meta、OpenAI、亞馬遜和Google高層或成川普新一任盟友。Business Insider網站整理出可能的盟友名單,Meta創辦人祖克柏支持川普,曾有大筆捐款並參與就職活動;OpenAI的阿特曼與川普關係良好,也曾參與重大AI計劃;亞馬遜貝佐斯也積極修復與川普的關係,可能從取消SpaceX合約中受益;輝達黃仁勳也與川普合作,但4月受到禁令影響損失數十億美元;而Google執行長皮查伊的立場尚不明確。

評論:
馬斯克與川普鬧翻的核心,主要源於政府預算案中的利益分配問題。但如今馬斯克的事業遍佈多個高科技領域,從太空探索到電動車,這些都是川普政府無法忽視的關鍵領域。
川普的政策即確保美國科技領域自主性與領先地位,於此同時受制於兩項因素: 一是科技領域的領導權競爭,尤其是在AI、太空和綠色能源等前沿領域;二是美國內部對中國科技崛起的焦慮。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走向會更強調本土化與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掌控與合作,尤其是在戰略科技領域。
如此看來,未來美國政商結構將不再是企業與政府分立,而是「科技-政府共治」模式的初步實驗場。這可能導致科技決策更快速、但也更集中於少數人之手,民主監督將成新挑戰。這一變化值得全球關注與因應。

豐田汽車斥資約330億美元收購!田自動織機私有化啟動

https://news.cnyes.com/news/id/6005857

鉅亨網, June 4, 2025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根據《路透》的報導,豐田集團決定進行私有化。交易的報價超出業界預期,實際報價比媒體先前報導的 420 億美元高出 62%。Morningstar分析師指出,此舉將簡化集團內部交叉持股,並促進自動化物流技術與移動服務的整合,強化核心技術優勢。交易總金額約為4.7兆日元(330億美元),其中包括以每股 16,300日元收購豐田自動織機股份。

豐田集團將設立新控股公司,並由多方出資,包括豐田汽車、愛信、電裝等公司出售股份並回購所持有的股權。豐田自動織機將專注於貨物運輸,而豐田集團將推動人員、貨物、資訊與能源流動的轉型。

評論:

豐田集團決定私有化的政策,顯示其在全球經濟變動下對內部結構調整及競爭力的關注。不僅是企業治理改革,更是面對供應鏈及關稅變化的應對策略。

從關稅角度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市場的衝擊迫使企業調整供應鏈與生產布局。豐田的私有化也是為了靈活應對各國政策與市場需求。

此外,豐田強調「人員、貨物、資訊和能源的流動性」戰略,顯示其對移動出行的重視。面對全球能源轉型與數位化浪潮,企業必須在政策、技術和市場需求中找到平衡,以維持競爭力。

未來,企業需密切關注全球貿易政策變化,靈活調整策略,並與多方跨界合作,以此推動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澳洲要求中國解釋「非同尋常」的軍事擴張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62v65nzjeyo/trad

BBC 新聞網, June 2, 2025

圖片來源: BBC 新聞網

摘要:

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中,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呼籲中國說明其軍事擴張的意圖,並要求更多戰略透明度。他指出,中國軍力的快速增長缺乏明確保障,令區域國家擔憂。同場的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則痛批中國在南海的行為魯莽且危險,認為其行動挑戰國際秩序。中國未對此作出回應。本次對話會中,美國與盟國對中國提出強烈質疑,而中國則派出低階代表並取消演講。與此同時,中國也對美國防長赫格塞斯針對台灣的警告發表強硬反擊,稱美國才是區域不穩定的主因。

評論: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擴張與南海行動,雖引發地緣政治關注,但從經濟角度觀察,這些政策也展現了中國在全球經貿格局中日益增強的主導能力。南海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航道,約有三分之一的全球海運貿易通過此地,對中國而言,確保該區域的航行安全與資源開發權益,對其經濟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

面對美國持續加徵關稅與技術限制,中國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深化與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的經貿合作,鼓勵以人民幣結算、發展數位基礎建設等,以降低對西方金融體系的依賴。同時,透過控制稀土等關鍵礦產資源的能力,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擁有重要影響力,對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科技與軍事產業形成挑戰。 總體而言,中國的軍事與經濟策略不僅是對外部壓力的回應,更是其塑造全球經濟秩序、推動多極化發展的積極行動。這些措施可能重塑全球貿易與金融格局,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合作機會,並促進全球經濟的多元與穩定發展。

輝達突圍 開發陸降規晶片 預期B30符合美方規範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778226?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經濟日報, June 2, 2025

  

圖片來源: 路透

摘要:

受美國AI晶片出口禁令影響,輝達正開發新款符合規範的降規版AI晶片「B30」,計劃重返中國市場。B30將允許多晶片串連運作,採用Blackwell架構,效能雖降但仍具吸引力,售價預估為6,500至8,000美元,遠低於H20。字節跳動、阿里巴巴與騰訊等中國雲端巨頭對B30表現出高度興趣。業界預期,B30將由台積電代工,並帶動英業達、神達等台灣伺服器代工廠接單動能。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強調,中國為全球AI重要市場,禁令恐切斷美企與中國AI人才連結,反促進中方自立發展。

評論:

輝達推出降規版AI晶片B30,實為在地緣政治與產業競爭夾縫中尋求突破的創新策略。面對美國出口禁令,B30以符合規範的設計保留中國市場,也維持輝達在全球AI生態的影響力。

這也對供應鏈帶來新動能,台積電預料將代工B30,台灣代工廠如英業達、神達將受益於AI伺服器需求擴大。隨著晶片效能瓶頸與政策限制升高,未來比拼的將是整體運算架構與成本效益,驅動代工業轉向高階整合與模組化服務。 B30更代表一種「限制下的創新」典範,顯示企業不再消極撤退,而是採取地區化設計與彈性調整。這將加速AI產業供應鏈的區域分化,也激勵中國自主研晶片成長。全球AI市場正從集中走向多元,未來的競爭將不僅是技術,更是誰能在規範與創新之間找出最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