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June 9, 2025

摘要:
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上任後,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政策評估,包括追加預算、稅制改革與提升股東報酬率,吸引全球資金回流韓股。外資如安本投資等看好其加強公司治理與改善股東權益的承諾,認為有望改善「韓國折價」現象。南韓政府擬編列至少20兆韓元的預算刺激內需,並推動修法改革董事會結構,強化股東保護,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信任與投資價值。
評論:
南韓的公司治理長期受到「財閥文化」的深層影響。這些由少數家族掌控的大型企業不僅掌握國內主要經濟命脈,也深植於政治體系之中,形成資本與權力高度集中、透明度低、問責性弱的企業治理結構。董事會往往由「橡皮圖章式」的內部人主導,獨立董事形同虛設。
這種治理架構導致外資對南韓股市信任度偏低,企業估值長期被打折,即所謂的「韓國折價」。此外,財閥透過交叉持股與複雜的控股結構,進一步削弱了小股東權益,並妨礙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
李在明的治理改革,若成功將是對南韓資本市場的結構性鬆綁。特別是推動董事會對「股東」而非「家族」負責,會為企業決策帶來根本轉變。
未來,若南韓能透過法律與制度強化這些改革並防止政商再度結合,不僅能縮小「韓國折價」,甚至有潛力成為亞洲公司治理的標竿,帶動區域性資本市場的深度整合與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