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稀土產品出口管制,澳洲能否趁勢而起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ql6pe7yr4ro/trad

BBC NEWS 中文網, April 28, 2025

圖片來源: BBC NEWS 中文網

摘要:

澳洲總理承諾,若在下月大選中連任,將投資12億澳幣建立戰略性關鍵礦產儲備,以應對中國對稀土金屬出口限制的挑戰。稀土對電動車、戰鬥機等先進科技至關重要,而全球約90%的稀土提煉作業集中在中國。其計劃旨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保護澳洲及盟友的利益,但分析指出,短期內難以挑戰中國的主導地位。澳洲正推動稀土加工設施建設,期望在未來改變現況。

評論:

​澳洲總理的戰略性關鍵礦產儲備計劃,反映了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凸顯了其在全球稀土提煉市場的壟斷地位,並揭示了西方國家在關鍵資源上的脆弱性。計劃旨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保護澳洲及其盟友的利益。然而,這項計劃的成功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儘管澳洲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提煉能力仍然不足。中國控制著全球約90%的稀土提煉作業,這使得澳洲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中國的主導地位。

其次,建立提煉設施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這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實現。但計劃本身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澳洲需要在推動計劃的同時,與盟友合作,尋求更廣泛的解決方案,例如技術共享和供應鏈多元化。 總的來說,該計劃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但其成功取決於澳洲能否克服提煉能力不足的挑戰,並在地緣政治博弈中保持穩定。這是一場資源與技術的競賽,未來的發展值得密切關注。

外國觀光客遊日創新高,買氣卻冷了! 日圓升值、中國景氣成關鍵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700684?from=edn_search_tag_result

經濟日報, April 26, 2025

圖片來源: 法新社

摘要:

今年三月,日本外國遊客數達349萬7600人,創紀錄且同比增長13.5%;然而,遊客人均消費卻明顯減弱,免稅銷售總額僅為442億日圓,同比下降10.7%,全國百貨店銷售額則減少2.8%。分析指出,日圓升值、中國經濟景氣衰退以及3月份的寒流氣溫壓力下均對高價商品購買意願產生影響,致使遊客對手錶、名牌等產品採取更保守的態度。而日本國內部分富裕群體因對經濟前景不明而消費信心下滑,也拖累了整體銷售。業界普遍期待4月調薪和大阪世博能吸引更多觀光客,進而提振市場信心,改善百貨銷售狀況。

評論:

​日本百貨業近期面臨前所未有的雙重壓力:三月外國旅客數量創新高,表面上看似市場復甦;但百貨銷售卻是下滑。這一現象反應出消費者購買力與信心的轉變。日圓升值使得日本商品對外國遊客的價格競爭力降低,再加上中國景氣衰退導致主要購買群體對高價奢侈品持更為保守態度,令原本購買意願極高的遊客群發生縮減。 連續低溫也使得春季服飾等品項銷售受到拖累,而百貨業銷量不佳不僅僅是季節性因素的結果,更反映出在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費者的行為和預期正在發生深層次調整。對百貨業者而言,單靠依賴旅遊熱潮已難以持續拉動營收,必須正視市場結構性調整的長期壓力。

輝達黃仁勳突訪北京背後的區域政治:美中關稅大戰下左右為難或逢源?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wy6k07z5d8o/trad

BBC NEWS中文網, April 25, 2025

圖片來源: BBC NEWS中文網

摘要:

2025年4月,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中國反制125%。此背景下,美國AI晶片公司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問北京,受到中南海高層接待,展現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輝達H20晶片被限制出口中國,估計損失超過50億美元。此舉影響美中AI競爭格局,美國內部對輝達與中國合作存在分歧。專家分析輝達在美中之間維持平衡的策略,凸顯企業在全球科技供應鏈複雜性的挑戰。同時,中國推動國產晶片發展並逐步降低對美國產品依賴。輝達能否在美中角力中穩住商業利益,仍是外界關注焦點。

評論:

​美中貿易衝突日益激化之際,科技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此次訪問北京,既是商業策略轉型,也是企業在兩大市場間求取平衡的決策展現,這是在面對美國加徵高額關稅及出口限制下,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供應鏈安全與全球佈局,以降低風險。 未來,隨著AI技術迅速進化與半導體產業日益結合,全球市場供需關係將更加複雜。中國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有望在技術迭代中縮小與美方差距;而美國則強化管制以維護國家安全。這種相互牽制的局面促使企業必須在創新與限制之間尋找出路。科技巨頭紛紛調整策略,預期在重構後的國際經濟環境中,競爭將轉化為技術合作與市場並存的新模式。總之,在這場全球科技角力中,企業決策將引領產業未來走向,技術革新與供應鏈重組成為企業間的關鍵。

雪佛龍宣布墨西哥灣項目首度開採油氣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45387

鉅亨網, April 21, 2025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雪佛龍(Chevron)宣布其位於美國墨西哥灣的 Ballymore 項目已正式開始生產石油與天然氣,日產量可達 75,000 桶油當量,推動公司實現2026年將該地區產量提高至每日30萬桶的目標。該項目耗資16億美元,透過連接現有平台降低成本,無需新建設施。Ballymore 是該公司首次於諾夫萊特地質區塊開發的項目,潛在可採資源約為1.5億桶。雪佛龍擁有該項目60%權益,TotalEnergies 擁有40%。未來公司也將參與川普政府的新租約釋出,加速墨西哥灣布局。

評論:

雪佛龍啟動墨西哥灣 Ballymore 項目,正值全球能源供應吃緊與地緣政策動盪之際。該項目不僅強化雪佛龍在美國本土的產能,也反映出企業對未來市場不確定性的前瞻性佈局。在川普高關稅政策的影響下,能源企業正面臨原材料和設備進口成本上升,以及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雖然石油與天然氣可能不被列為直接關稅對象,但相關的技術服務、原物料等都將受到牽連。對雪佛龍而言,Ballymore最大的優勢在於利用現有平台,避開新設施建置帶來的額外成本,這正好對沖未來潛在的貿易障礙與政策風險。 從戰略角度看,Ballymore 是一種預先部署、快速增加產能的做法,在國際貿易局勢下確保生產穩定與現金流。若川普擴大關稅戰並延伸至能源供應鏈,美國能源布局恐將進一步內縮,轉向自給自足與本土強化的模式。

日本女裝電商龍頭Zootie宣布破產 年銷40億日元也扛不住低價競爭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44514

鉅亨網, April 21, 2025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日本女裝電商龍頭 Zootie 於 4 月 15 日突然宣布破產,並關閉旗下官網及多個平台店鋪,資產高達 30 億日元。雖然 Zootie 去年營收仍達 42.72 億日元,但因日圓疲軟導致採購成本暴漲,最終現金流枯竭。Zootie 的倒下凸顯服裝電商在低價跨境平台(如 Shein、Temu)競爭壓力下的經營困境。全球多家零售商也面臨類似挑戰,包括澳洲 Catch 和美國 Forever 21 近期皆宣告退出市場。不過,隨著美國擬取消 T86 稅收優惠,Shein、Temu 等平台未來在價格與競爭力上恐面臨轉變。

評論:

Zootie 作為日本本地中型電商品牌的代表,曾多次獲得樂天等平台頒發的銷售與服務獎項。然而,儘管品牌聲量與營收仍維持在一定水準,仍無法抵擋國際貿易風險與產業結構劇變所帶來的壓力宣告破產。

從經營角度來看,Zootie長期依賴促銷與其他平台吸引流量,在缺乏穩健財務結構與彈性資金調度能力的情況下,無法有效應對採購成本上升與庫存壓力。此外,在日圓走貶的背景下,其海外採購模式更進一步放大了財務風險,反映出其危機預警與應變能力的不足。 同時,日本電商市場本身也正在快速轉變。消費者對價格與配送效率的敏感度提升,使 Shein、Temu 等跨境平台迅速崛起,壓縮本土品牌的市場空間。Zootie 面對此類競爭既無規模優勢、又未能明確區隔品牌定位,最終在競爭中失去立足之地。這起事件,正是中型零售商若缺乏戰略調整與資源控管,在全球化壓力下難以維持競爭力的具體寫照。

川普關稅恐引發「新尼克森衝擊」 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44017

鉅亨網, April 18, 2025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近期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對全球金融動盪的擔憂,市場普遍聯想到1971年「尼克森衝擊 (Nixon Shock)」的歷史情境。當年美國以關稅及金本位終結為手段,試圖改變貿易條件,結果卻導致停滯性通膨與金融市場劇變。專家指出,川普政策與當年極為相似,可能再次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甚至對美元地位造成挑戰。歷史經驗提醒,這類政策雖短期有效,卻可能帶來長期且深遠的金融影響

評論:

當前川普拋出的高關稅政策,讓人不禁聯想到1971年「尼克森衝擊」所帶來的強烈影響。當時美國試圖重建布列登森林體系;而如今則是面對一個高度全球化、供應鏈複雜交錯的世界。在這樣的架構下,單邊貿易政策很容易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性政策,最終可能導向類似冷戰時期的經濟區塊化與全球分裂。

從短期來看,進入2025年第二與第三季,這種不確定性預計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幾個具體影響: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下將趨於保守,減少資本支出;消費者則因物價上漲壓力而壓抑支出意願;而新興市場則可能面臨資本外流與匯率貶值壓力,金融穩定性下降。各國央行也將陷入兩難:一方面需要抗通膨,另一方面又得防止經濟成長急劇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正在加速推動資本市場聯盟與數位歐元發展,這不僅是區域金融整合的進程,也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元作為全球主要避險資產的地位。 總體而言,這場關稅風波不僅是針對貿易赤字的策略行動,更是一場有關全球貨幣霸權與國際秩序重構的前哨戰。未來的世界經濟很可能將更趨向雙邊協定與區域整合,而非回到舊式的保護主義。

川普徵晶片關稅今天亮牌 豁免電子產品 一個月後課稅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672299?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經濟日報, April 14, 2025

圖片來源: 美聯社

摘要:

美國最近暫時取消了智慧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但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這些產品將在未來一到兩個月內納入全新設定的「半導體關稅」範圍,目的在於促進國內製造業的逆流而上。川普政府強調,此舉旨在降低對外國供應品的依賴,而白宮進一步澄清,部份產品仍需負擔其他稅款,豁免措施並非長期有效。

評論:

​美國臨時先免除智慧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隨後卻宣布將這些產品納入半導體關稅範圍,以促進國內產業回流、減少對外依賴。國際上包括歐洲、亞洲等主要經濟體均對此政策表示擔心,擔心其可能引發的連鎖反制與保護主義浪潮,徒增市場不確定性。

各國可能將趨向加強自主研發與區域合作,期望重構穩定的產業鏈環境。短期內,美國政策或能帶來市場一定優勢,但長遠來看,美國的半導體關稅措施可能促使全球市場重新配置資源,迫使他國調整策略以維護自身利益,同時催生更多雙邊或多邊對話機制。 隨著各國加快技術自主與供應鏈重塑,全球合作與競爭共存成為必然趨勢。各國需審慎衡量經濟與安全利益,在爭取國內發展與維護全球秩序之間取得平衡。

法國總統馬克宏:美國關稅90天暫緩僅是「脆弱的暫停」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36516

鉅亨網, April 11, 2025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摘要:

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暫緩關稅90天,雖提供談判機會,但仍存不確定性。馬克宏強調鋼鐵、鋁、汽車等25%關稅及其他產品10%關稅仍在,對歐盟影響達520億歐元。他呼籲法國與歐盟團結一致,準備應對措施,捍衛利益並保護企業與就業。馬克宏重申與歐洲夥伴合作,維護經濟主權及未來就業,並強調與企業主的會面中感受到他們的擔憂。

評論: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暫緩對多國實施的關稅90天,為緊張局勢提供了一個短暫的喘息機會,但也帶來了不確定性。這些關稅包括鋼鐵、鋁和汽車的25%稅率,以及其他產品的10%稅率,對歐盟造成了約520億歐元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尤為突出。相比於鋼鐵等傳統產業,半導體不僅是數位經濟的核心,更是國家安全與技術競爭的關鍵;然而,歐盟在此領域面臨技術研發和供應鏈整合的不足,對中美技術高度依賴。儘管歐盟擁有如ASML等半導體上游企業,但在自主研發、製造和供應鏈整合方面依然明顯不足。全球地緣政治與技術競爭日益激烈下,中美之間的技術封鎖與供應鏈重組使歐盟在此領域的劣勢更加明顯。 未來,歐盟若希望追趕現有技術水準,不僅需要增加資源投入,更必須依賴跨國合作,借助國際先進企業和技術夥伴的力量。在未來全球競爭中,只有透過跨國合作、整合國際資源,歐盟才可能逐步縮小與技術領先者之間的差距,並在激烈的市場博弈中確保自身長期經濟安全與競爭優勢。

美國課徵對等關稅 釀酒公司考慮加強台灣等地銷售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zt/news/20250410_ML02/

NHK World, April 10, 2025

圖片來源: NHK

摘要:

美國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生效,迫使新潟縣長岡市的釀酒公司「朝日酒造」重新評估出口策略。該公司有四成產品銷往美國,主要供應當地日本餐廳,並在當地設立子公司以加強銷售。隨著日本「傳統釀造」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朝日酒造原計劃擴大美國市場,但擔憂關稅提高影響消費量,現改為考慮加強韓國及台灣等東亞地區的銷售。海外事業部部長須佐敏郎表示,公司將靈活應對貿易問題及全球經濟波動,尋求穩健的出口策略。

評論:

​從日本企業角度來看,此舉突顯出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脆弱性。許多企業不得不尋求市場多元化,轉而重視韓國、台灣等其他東亞市場,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這種轉變雖帶來短期內的調整成本,但同時也推動企業加強內部風險管理和品牌國際化進程。

企業界無非只能透過加速開拓其他市場、與區域內建立合作,以此來進一步分散市場風險;而加強內部生產與研發投入,藉此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從而在價格和品質上形成優勢也著實重要;當然,調整供應鏈佈局,縮短從生產到銷售的時間,以能夠增強應對突發政策變化的能力。 未來,面對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可能持續調整關稅政策,尤其可能發生的全球規模關稅戰爭,日本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的風險評估機制和靈活決策制度。只有兼顧國內技術創新與海外市場多元經營,才能有效緩解外部貿易壓力,並在全球競爭中保持穩健發展。

石破茂表示希望盡快訪美磋商關稅

https://reurl.cc/9D1ApV

日經新聞網, April 7, 2025

圖片來源: 日經新聞網

摘要: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參議院強調,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措施,他計劃盡快訪美與總統川普會談,提出具體對策並爭取撤銷或降低關稅。他表明這對日本是嚴峻挑戰,將全力保障中小企業與就業,並澄清日本未採不公平貿易行為,呼籲持續維持公平立場。他強調將以最大誠意與美方溝通,避免正面衝突。

評論:

​​​美國近期對日本實施的24%對等關稅,對日本產業,特別是汽車業,構成重大挑戰。​汽車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之一。市場預估​此關稅預計將使日本對美出口減少約170億美元,直接導致GDP下降約0.24%,若再加上汽車25%的附加關稅,GDP跌幅可能擴大至0.4%。

面對此困境,日本政府已成立「美國關稅對策本部」,協助受影響的中小企業。​首相石破茂強調,將全力確保企業資金周轉順暢,並計劃親自赴美與總統川普交涉,爭取撤銷或降低關稅。

長期而言,日本企業需重新評估供應鏈策略,可能透過擴大在美國的生產規模,以降低關稅影響。​例如,豐田考慮增加美國工廠的產量,以減少從日本直接出口的依賴。此外,日本政府可能加速推動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以分散市場風險,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總之,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日本需在短期內積極與美方協商,爭取有利條件;長期則應調整產業布局,強化多元市場策略,以確保經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