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March 22, 2025

圖片來源: 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
摘要: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促使日本重新專注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去,日本因利潤低而將晶片生產外包,然而新冠疫情和國際貿易摩擦改變了局勢,供應鏈中斷凸顯出國內晶片生產的必要性。日本政府正以合作和投資為核心策略,吸引台積電、索尼等企業在本地建廠,並成立Rapidus專注尖端晶片研發。儘管日本不太可能重返全球半導體霸主地位,但通過提升自給能力和技術研發,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仍具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快速競爭中。
評論:
日本近年積極推動半導體產業振興,政府採取一系列政策和投資,目的在提高國內晶片自給能力,減少對外依賴,並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有競爭力。為此,日本政府已吸引全球大廠如台積電與索尼等在熊本縣設廠,生產22納米與28納米製程晶片,滿足汽車和消費電子的需求。另一方面,日本本土新成立的Rapidus公司則專注於尖端技術,與IBM及IMEC合作,追求最前沿的半導體技術突破。
日本在材料及設備方面仍然具有明顯優勢,如光刻機製造設備和高純度化學材料的生產,這些是高端晶片製造的關鍵。此外,儘管日本過去在晶片製造上逐漸失去全球領先地位,但仍掌握許多高精尖製程中的核心技術,特別是在電動車和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這些技術將有助於日本重新鞏固其影響力。
未來,日本面臨勞動力不足及國際競爭激烈的挑戰,但如果能持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並深化國際合作,仍有機會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保持重要地位,特別是在高附加值的晶片和設備領域中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