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2025元旦接歐盟輪值主席國 擬加強援烏制俄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2300305.aspx

中央社, December 30, 2024

圖片來源: EuropeanCommission 網站

摘要:

自2025年1月起,波蘭將接替匈牙利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預計將加強支持烏克蘭、擴大對俄制裁,並促進歐盟內部協調。波蘭對俄羅斯一向採取強硬態度,與匈牙利總理Orban任內頻繁與歐盟國家衝突的情況形成對比。Orban曾利用匈牙利輪值主席國身分推動未經歐盟同意的外交計畫,導致其他成員國不滿,並阻礙歐盟對烏克蘭的軍援和貸款。

波蘭總理Tusk上任後,波蘭與歐盟關係改善,影響力提升。他計劃推動歐盟內部共識,並以援助烏克蘭、制裁俄羅斯和強化歐盟國防產業為優先目標。此次輪值主席國交接,讓歐盟期待波蘭的領導能促進更多合作與穩定。

評論:

波蘭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重點在於加強對烏克蘭的援助和制裁俄羅斯,這雖然展現出政治和道德立場,但在經濟層面也帶來挑戰。對俄制裁的擴大可能進一步推高能源成本,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歐盟成員國造成負面衝擊,進一步測試歐盟內部的經濟團結。此外,波蘭強調促進歐盟國防產業發展,這雖有助於刺激相關產業的投資和技術創新,但可能引發對資源分配的爭議,特別是在經濟疲軟的成員國中,擔憂軍事支出是否會擠壓基礎設施或社會福利投資。 波蘭若能在援烏與經濟利益間取得平衡,並推動更強的內部市場合作,將有助於提升歐盟的經濟競爭力。然而,若過度聚焦地緣政治,忽視經濟政策的協調,可能加劇內部分歧,影響長期發展。

高盛預測:Fed明年3月進行下一次降息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21144

鉅亨網, December 28, 2024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高盛預測美國聯準會將於 2025 年 3 月首次降息 25 個基點,並在 6 月和 9 月再降息兩次,使利率區間降至 3.5% – 3.75%。同時,聯準會將於 2025 年初放緩縮減資產負債表,並於第二季度完全停止。高盛預計,美國 2025 年實質 GDP 增長率為 2.4%,核心 PCE 通膨率降至 2.4%,失業率降至 4.0%,顯示勞動市場持續韌性。全球經濟增長年增率預期為 2.7%,受到金融環境放鬆及收入增長的推動。然而,地緣政治風險及美國政策變化(如提高關稅、減少移民)可能帶來挑戰。歐洲央行預計持續降息至 2025 年中,而中國 GDP 增速將因國內壓力放緩至 4.5%。

評論:

高盛的預測展示了對全球經濟與政策走向的深度分析,特別是美國聯準會的降息路徑及其對經濟的潛在影響。然而,該預測仍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地緣政治風險與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波動,例如提高關稅或移民政策收緊對供應鏈和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此外,對於核心 PCE 通膨率回落至 2.4% 的預期,需謹慎考量能源價格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擾。歐元區降息與中國經濟放緩的預測,則反映了全球經濟在區域性挑戰下的分化。 整體而言,這份報告提供了對未來經濟和政策走向的清晰預測,但考慮到地緣政治和市場的不確定性,相關結論的可靠性仍需隨著實際情況發展進一步檢驗。

日本內閣批准創紀錄預算 首相石破茂料將面臨考驗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20570

鉅亨網, December 27, 2024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摘要:

日本首相石破茂內閣於周五批准了 2025 財政年度創紀錄的 7300 億美元預算。受稅收創新高影響,新債券發行量將減少至 28.6 兆日元,為 17 年來最低,債務依存度降至 24.8%。財政年度預算總額達 115.5 兆日元,比上一年度增長 2.6%。然而,政府需面對與反對黨的政治對抗,可能影響預算在議會的通過。

國防預算增加至 8.7 兆日元,創歷史新高,並持續 13 年增長。其中,9390 億日元專用於加強防區外防禦能力,這是日本五年自衛隊能力提升計畫的一部分。財務大臣加藤勝信表示,政府將努力平衡經濟復甦與財政健康。

評論:

日本新一年度財政年度預算創新高,稅收增加降低新債券發行至 17 年來最低,但社會保障和國防支出的增長使財政壓力仍然存在。國防預算達 8.7 兆日元,聚焦防區外防禦能力,反映亞太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日本政策的影響。然而,國防開支增加可能限制其他經濟領域的投入,對內需和長期增長形成挑戰。

經濟成長方面,稅收增長和政府支出預計將提振短期內需,但長期發展仍需依賴結構性改革,如解決人口老化和提升生產力。地緣政治風險,包括中美關係和俄烏衝突,可能影響貿易和投資環境,對供應鏈形成挑戰。日本需要平衡國防與經濟發展,並加強國際合作以降低外部風險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歐盟關稅伺候 中國11月出口歐洲電動車占比創新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444467?from=edn_search_result

經濟日報, December 23, 2024

圖片來源: Bloomberg 資料庫

摘要:

歐盟自10月底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最高35.3%的反補貼稅,影響11月中國車廠在歐盟的電動車市占率降至7.4%。此政策旨在應對中國電動車產業受不公平補貼的指控,認為其威脅歐盟當地車廠的經濟利益。

自2020年以來,中國電動車在歐盟市占率迅速攀升,至2023年第2季達到14.1%,促使歐盟採取行動。反補貼稅稅率依車商接受補貼程度及調查配合度而異,範圍從特斯拉中國廠的7.8%到上汽集團的35.3%。加上一般進口關稅後,中國電動車的出口成本增幅高達17.8%至45.3%。

政策實施前夕,9月中國電動車出口數量大幅增加,顯示車商搶在新關稅生效前加速出口。同時,歐盟與中方仍在協商替代方案,包括中國車商承諾最低進口價格,但目前雙方尚未就細節達成一致。

評論: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達45.3%的反補貼稅,旨在保護本土產業免受中國政府補貼的低價競爭影響。然而,此舉引發多方關切。包含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也批評該措施,認為應透過談判解決問題,避免對立。

此外,部分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已開始調整策略,如在歐洲設廠或尋求其他市場,以應對新關稅帶來的挑戰。這些關稅可能引發中國的報復措施,進一步加劇雙邊貿易緊張局勢。因此,雖然歐盟希望藉此保護本土產業,但需謹慎權衡此舉可能帶來的國際貿易摩擦和市場動盪。

憂喜參半!美11月核心PCE創近半年最小月增幅 年增速持穩在7個月高位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15731

鉅亨網, December 20, 2024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PCE增幅低於預期,核心PCE的月增率降至 5 月以來最低,而年增率維持在2.8%,反映通膨壓力減弱但仍高於Fed設定的2%目標。整體PCE年增率達 2.4%,月增率僅 0.1%,進一步顯示物價漲幅放緩。

此外,11月「超級核心 PCE」月增率為去年8月以來最低,但年增率保持在3.5%。核心商品價格出現三個月以來首次下跌,凸顯通膨緩解趨勢。假日購物季期間,消費者購買力表現穩健,商品支出因汽車購買增加而回升,但服務業支出降至年初以來新低。

薪水收入在11月上升 0.6%,為3月以來最高增幅,但股息與政府福利收入下降,導致整體可支配收入僅增0.3%。專家指出,通膨數據的降溫為降息提供支持,並有助於緩解市場對Fed明年調整降息次數的不安情緒。

評論:

從最新數據顯示,市場通膨壓力逐漸緩解,但仍高於Fed的目標。通膨數據低於預期,可能促使Fed在明年採取更加謹慎的貨幣政策,同時緩解市場對Fed可能減少明年降息次數而感到的失望。然而,核心PCE年增率維持在2.8%,顯示通膨仍具韌性,可能影響Fed的決策方向。 整體而言,通膨放緩的跡象令人鼓舞,但未來仍需密切關注相關數據,以更準確地評估經濟趨勢並調整政策方向。

日產、本田談合併 鴻海搶親要買最大股東雷諾持股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434806

經濟日報, December 19, 2024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多家外媒指出,日本車廠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正進行合併協商,若成功,將形成市值約520億美元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然而,鴻海集團計畫介入,意圖收購日產最大股東雷諾持有的超過三成股權,進而掌握日產控制權。此舉不僅為台灣首次掌握國際汽車品牌控制權,也將推動鴻海的電動車布局,對全球汽車業帶來顯著影響。

由曾任日產高層的關潤(Jun Seki)領導的鴻海團隊正與雷諾展開協商。雷諾因不再願意為深陷困境的日產注資,對出售股權持開放態度。據報導,鴻海早於今年春季就向瑞穗銀行表達收購意向,並計畫取得日產控股權。

市場對此熱烈反應,日產股價大漲近24%。鴻海能否成功收購日產股權,將深刻影響其電動車策略與全球汽車業版圖的重新布局。

評論:

鴻海集團計劃收購日產汽車,這一舉措具有高度戰略意義,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產生深遠影響。若鴻海成功掌握日產的控制權,將打破科技企業與傳統汽車製造商的界限,加速其電動車布局,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這也將是台灣企業首次掌握國際汽車品牌,象徵產業升級的重要里程碑。 整體來看,這項收購計劃若成功,可能迫使傳統汽車巨頭加速技術創新,進一步推動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儘管存在風險,鴻海的行動展現了其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決心,並將對台灣產業與全球汽車市場的未來格局帶來深遠的影響。

聯準會確定降息 焦點轉至經濟預測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09333

鉅亨網, December 13, 2024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市場預期聯準會在12月中旬的會議上25基點,同時市場認為降息周期即將結束,未來重點將轉向政策預測,評估中長期的貨幣政策方向。考量包括通膨壓力尚存、就業市場穩健、美國選舉影響及地緣風險等多重變數,聯準會可能採取較保守態度,避免進一步刺激需求導致價格上升。雖然通膨回落緩慢,但住房及核心支出成本均有趨緩跡象,支撐經濟逐步降溫。同時,就業市場依舊強勁,失業率低於預期,顯示經濟具有韌性。政策制定者或更謹慎地調整利率,以確保穩定性並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評論:

美國大選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升高,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不確定性。根據分析,聯準會可能接近結束降息週期,並採取偏鷹派的立場,以維持經濟穩定並促進通膨的軟著陸。在此情勢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首先,全球利率的下降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的升級,可能推高黃金等避險資產的價格,進一步影響市場資金的流向。此外,總統選舉年份的聯準會政策調整,往往與非選舉年份有所不同,這需要納入對當前經濟狀況的考量。因此,聯準會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必須綜合評估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經濟環境及國內政治因素,從而確保經濟穩健運行,並實現對通膨的有效控制。

三星槓上印度反壟斷機構 指控非法扣押員工並取得數據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08136

鉅亨網, December 12, 2024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根據路透報導,印度競爭委員會 (CCI) 指控三星與亞馬遜及 Flipkart勾結,透過優待特定賣家和產品,損害市場公平競爭並違反競爭法。三星則反駁,指控 CCI 在調查過程中非法扣押其員工和數據,並向印度高等法院提交文件,要求禁止使用相關資料。三星聲稱自身僅為第三方,並未參與不正當行為。CCI 對三星及其他公司在各地法院獲得的暫緩執行命令提出異議,並要求最高法院合併審理此類案件。該案目前尚未裁定,可能使三星在法律與合規方面面臨更大挑戰。

評論:

三星捲入印度競爭委員會 (CCI) 的反壟斷調查,反映科技巨頭在新興市場面臨的法律與合規挑戰。此案揭示了企業與監管機構間的緊張關係,特別是在全球加強反壟斷執法的背景下。 從商業角度看,案件的核心在於證據的充分性及執法的合法性。三星否認參與違規行為,並挑戰 CCI 的執法程序,此舉可能拖延調查進展,對市場監管效率造成影響。此外,此案突顯印度市場在吸引跨國企業投資與維護公平競爭間的政策平衡挑戰。企業在新興市場需更加注重合規管理,而監管機構也應確保執法過程的透明與合法,否則將損害自身公信力。整體而言,此案將對印度的市場競爭格局及科技企業的合規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日企在半導體光掩膜領域瞄準2納米之後

https://reurl.cc/eGWOZm

日經中文網, December 10, 2024

圖片來源: Tekscend Photomask

摘要:

日本光掩膜巨頭DNP與Tekscend Photomask聚焦2nm與1.4nm製程技術開發,計劃於2027年前量產EUV光掩膜。DNP與Rapidus、imec等合作推進最尖端製程,Tekscend則與IBM展開高NA技術研究。此外,隨EUV內製化趨勢,外銷光掩膜在傳統製程(如28nm、65nm)中需求增長,市場年增率預估達8.13%。DNP同時拓展納米壓印模板業務,與佳能合作預計2030年前推向量產。該技術能降低成本並提升生產效率,助力DNP未來收入增長。

評論:

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正加速技術升級與分工,DNP和Tekscend Photomask聚焦2nm及更先進製程,顯示其在高端市場的重要性。然而,與台積電、三星等代工巨頭自製光掩膜的趨勢相比,外銷光掩膜主要在傳統製程領域找到增長機會。EUV技術的成熟可能帶來內製轉向外銷的契機,但短期內競爭壓力仍存。 此外,納米壓印技術的崛起為半導體製造提供更高效的替代方案,DNP與佳能的合作展示了日本企業的創新潛力。整體而言,產業鏈正在向多元化發展,但市場主導權仍集中在掌握核心技術與產能的少數巨頭手中。外銷光掩膜需加速突破以穩固地位。

市場對日本央行1月升息的預期在加強

https://reurl.cc/ZZyn3a

日經中文網, December 10, 2024

圖片來源: REUTERS

摘要:

市場對日本央行(日銀)可能於2025年1月升息的預期升溫。雖然日銀總裁植田和男於11月底表示升息時機需慎重考量,包括需觀察美國經濟政策和工資動態,但市場預期的未來升息狀況顯示,12月的預期已降至28%,而1月升息的機率則升至41%。匯率波動對日銀政策判斷有影響,日圓近期大幅貶值至1美元兌151.30日圓,引發政府警惕。儘管植田試圖降低12月升息的市場預期,部分海外投資者仍押注12月升息,為匯率波動增添不確定性。

評論:

日本央行可能在未來升息的動向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凸顯出當前日本經濟政策面臨的複雜挑戰。

從國內與國際視角看,日銀正面臨內外壓力的雙重夾擊:國內需穩定物價並應對匯率衝擊,國際市場則因美元強勢與海外投資者預期干擾日銀的政策節奏。植田試圖降低12月升息的市場預期,但其表態也可能被解讀為替未來政策鋪路,進一步加深市場不確定性。 整體而言,日銀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通膨控制、匯率穩定與經濟復甦間取得平衡。若政策步伐不夠明確,可能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對日本經濟和國際金融環境都將產生深遠影響。